首页 > 女生言情 > 隆庆中兴 > 第679章 河海争端难措手(四)

第679章 河海争端难措手(四)(1/1)

目录

朱载坖知道他们的意思,但是朱载坖同样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现在辽东遭灾,不管是辽东镇还是土蛮、女真,其实都是最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只要大明调发援军,调集足够的粮草,是完全可以大举讨伐女真人,所以施行海运是朱载坖现在一定要推行下去的事情。

朱载坖于是问道:“以王小都官之见,海运有哪些好处?”朱载坖很清楚,自己必须首先拿出足够的论据说服嘉靖和内阁,否则没有嘉靖的支持,即便是自己的理由再正当,恐怕也无人理睬。

王宗沐首先讲了十二条海运优点:(1)河海并行可保漕运无虞;(2)可免漕船挨帮之苦;(3)可免挂欠之忧;(4)可以减省盘剥脚价;(5)可以减少漕船被恶意破坏;(6)可以夹带南货;(7)可以加速官府凑齐船料;(8)可以缩短海运时间,减省耗米数量;(9)可以降低物价;(10)可以济饷辽东;(11)可以缓解运军压力;(12)可以避免官军监守自盗。

无论是朱载坖还是王宗沐都很明白,只有让朝廷和地方利益集团看到海运是有利可图的,他们才会支持此事的。

而在具体操作上,王宗沐也有了想法,总结起来就是七点:(1)定运米;(2)议船料;(3)议官军;(4)议防范;(5)议起剥;(6)议回货;(7)崇祀典。

但是反对海运的关键因素就是船只问题,很多官员认为,海运就势必要大批建造海船,耗资不菲,而且海船的船料可比漕船精贵多了,船料问题最为棘手,需要大量的银子,东南造海船,那是为了御倭于海上,但是制造运粮海船的船料银从何而来?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银子现在是大明各级衙门最头疼的问题,王宗沐认为,可以将将漕船料银转为造海船经费、调动漕库收贮、河工、赃罚银两、漕粮改折的盈余、借调抚按衙门的赃罚银等方法,凑齐船料银。

朱载坖对王宗沐的这些办法也都表示支持,但是朱载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是王宗沐必须先提出能够解决眼前危局的办法,要提出现在能够借机辽东,支援大军作战的办法,这才是现在嘉靖希望听到的话,辽东的危局亟待解决,这是嘉靖现在需要解决的事情。

朱载坖希望王宗沐直接上疏,在朝廷内部掀起一场讨论,朱载坖才好在后面诱导此事。剩下的事情当然就由李春芳和王宗沐去沟通了。

随后王宗沐就连上两疏,要求实行海运,原因也很简单,今年的漕运一直不畅,刚刚通航没有多久,在河南原武县,河决原武,经流山东,决开北大堤,由城武,金乡入运。黄河的再次决口并夺运河,使得漕运又再次梗阻,这是令朝廷雪上加霜的事情。

而且王宗沐还统计了自嘉靖以来的黄河夺运的情形每隔一年半就会发生一次,也就是说治河之臣拼尽全力,也只能保证一年半的安定。之前反对海运的最大理由就是海上的波涛不可预测,海运的风险实在是太大,河漕稳妥,但是现在黄河的多次泛滥,使得引发的运道问题十分频繁,且态势严重。

朝廷虽然投入巨资,但是效果甚微。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无法彻底解决黄河泛滥问题,眼下大量的漕粮梗阻在淮安府不能发运,而辽东的士卒和百姓嗷嗷待哺,现在急需朝廷速发粮秣,海运是现在能够立马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宗沐在奏疏中提出:雇募坚固海船三百余只,三百艘船分为“平、定、宁、静、安、全”六个船帮,自淮安押解漕粮十二万石,海运自天津和辽东,接济辽东。

而王宗沐还从各个方面评判了运河和海运的差别,对于议论者对于海运最大的非议也就是耗资巨大,王宗沐也予以了驳斥,虽然看起来漕船的造价远远低于海船,但是实际上运河的成本远远不止漕船一项。

为了保障运河通航,沿岸有闸夫、溜夫、坝夫、浅夫、泉夫、湖夫、塘夫、捞浅夫、挑港夫等各种差役四万七千人,沿岸的州县,也要承担为运河采办各种原料的负担,如桃源县各铺,岁办椿木五百根,草十五万束,树多寡不一;宿迁县各铺,岁办椿木一千根,草十万束,树多寡不一;沛县各铺,岁办椿木一千八百根,草七十二万束,树多寡不一;邳州各铺,岁办椿木一万五千根,草一百五十万束,树多寡不一。

而这四万七千多差役,一年的工食银数目也绝对不小,按朝廷规定,闸夫、桥夫工食每月九钱,余倶一两,每月闸夫工食银约1639.8两;其他役差工食银合约四万五千两,按每岁在运10个月计算,共计工食银四十六万七千两。

绝对谈不上便宜,还没有算各项漂没和损耗,加起来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王宗沐的奏疏上去之后,江西道巡按御史梁梦龙也上疏支持此事。

嘉靖收到他们二人的奏疏之后,叫来黄锦,问道:“这个王宗沐,怎么这个时候上疏海运的事情?”

嘉靖当了三十多年的皇帝了,这些事情是极为敏感的,黄锦只得说道:“回陛下,这个王宗沐,乃是欧阳德的门生,李学士的同门师弟。”

嘉靖听了之后,这才笑道:“朕就是说嘛,这事情你背后没人才是怪事了。”

嘉靖很清楚,朱载坖还是不死心,要推动海运,同时在辽东用兵,而且这次黄河的再次决口,也确实是给了朱载坖机会,眼下大批的漕粮云集淮安府,不能发运,京通仓和辽东都亟待粮食,这事事关天下宁定,决不能等闲视之。

嘉靖当即召集内阁和六部商议此事,朝廷每年花费巨资在河道、漕运上,但是黄河却屡屡决口,甚至危及漕运,这是嘉靖不能坐视了,必须要解决此事。

目录
返回顶部